close

 

神的港灣

這次的主題合歡山冬季雲海與星空,首先當然不例外的,拍攝前需要先瞭解一下天氣。



從這兩張衛星雲圖可以發現,冷鋒雲帶(綠色)剛由台灣東部移到太平洋上。
隨後而來的是穩定的大陸冷高壓帶來的東北季風冷空氣,順帶由海洋上夾雜一些水氣,尤其是北台灣、東半部首當其衝。
包圍於台灣周遭的淺藍色雲層高度偏低,並且確實可以由可見光雲圖觀測得到大面積的雲層。
其實這就是所謂的冬季雲海。


 色調強化圖 冬季雲海  

可見光圖 冬季雲海  


大陸冷高壓的移入,在高空下沈氣流的作用之下,抑制水氣往高空對流發展。
濕冷的東北季風雖然造成平地籠罩一層陰霾,但雲層始終無法舉升超過兩三千公尺。
這時候台灣的中央山脈動輒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群,正是觀賞一望無際冬季雲海的最佳所在。

避免在鋒面過境或者未完全移出的時候試圖前往拍攝,鋒面是冷熱交換的結果,鋒面對流產生風雨不說;
鋒面的高雲集中在鋒後,即使看到天氣圖指示鋒面已經過境,仍要注意高雲是否已經確實離開。
以免雲海沒拍到,卻整日都浸在五里霧中,當場吃一隻悶龜。

蓬萊仙山
左為畢祿山,右為屏風山,中間乃花蓮太魯閣七雄之一的三角錐山。遠從太平洋滿出來的雲海,讓山頭就像島嶼一般。



驚嘆號
在武嶺觀景台觀察西邊的雲海,竟然爬過了山頭。


天堂路


三千公尺上的海岸公路

此景只應天上有,人間能得幾回見。

每每來到此地,總要等待這美妙時刻來臨,那怕是極其短暫,甚至等待許久仍遍尋不著她的芳蹤。
當天下午發覺雲霧高聳蓋過山頭導致無法拍攝,只好在武嶺遠遠的觀察,原本放棄的念頭正巧在腦中出現,剎那間豁然開朗,馬上驅車前往拍攝地點。
結果現場已經滿滿都是想要目睹高山雲海夕陽的同好,好在還是找了一個位置讓我拍攝。




冬季星晨
冬季大三角,仙王座、仙后座


冬天上山的另一個好處,就是冷高壓帶來高空下沈氣流,讓你有一個完美而純淨的夜空。
等到鋒面確實出海後,高空放晴,在山頂上吹著的不是冷冽潮濕的東北風,而是微弱的偏西風,正是晚上夜拍的大好條件。


雖然跟夏夜的浩瀚銀河比起來稍嫌不夠熱鬧,卻更顯得空靈,似乎可以看見遙遠宇宙的過去。

怎麼說呢,回顧下面兩張於夏天拍攝的場景。

星河傳說

Sleep In The Sky

夏夜正巧是銀河中心對準我們的角度,拍攝浩瀚銀河的壯闊影像,震撼力是無可取代的。
不過往往要與熱對流雲氣散開,奮鬥到下半夜才有比較好的拍攝機會。









相反的,冬天在前文所提到的這種天氣型態之下,幾乎只要太陽一沒入地平線,當天空亮光逐漸消失,馬上就是滿天星斗呈現在眼前。
曝一整夜的星軌拍到電池一顆換一顆都不是問題。(記得攜帶足夠的電池與電池保暖)

山頂上的一滴淚

上(下)弦月「月」正當中,數位相機只開ISO100大約也只能曝個二三十分,不超過1小時。
低感度正片或許會是更好的選擇。


一元復始 萬象更新

星軌帶月光照亮地景的拍攝手法,數位相機的優勢就是可以利用疊圖拍攝。

一柱擎天
這張長曝星軌時,僅吃一開始十分鐘月光,加上暖光手電筒對電塔稍做補光,三者合而為一,曝光一次完成。拍攝前對曝光的瞭解極其重要。


拍攝正對北極星方向的同心圓,拍攝前需認星指星。
當用超廣角拍攝更要注意對稱的問題,假如可以的話,避免讓同心圓太過偏心變形(例如倒數第三張圖)。


微弱的下沈氣流偏西風不像夏夜那種對流強陣風很容易把腳架吹倒。
筆者曾經某個夏天在石門山拍星軌,3公斤總重的腳架雲台,還加掛重物,硬生生被狂風吹倒,還好人在旁邊馬上扶著,不然就強迫有換相機的藉口了


冬天在高山上超過雲海的所及範圍,是下沈氣流作用的逆溫層。因海拔上升造成的溫度下降幅度並不會那麼明顯,雖然還是很冷就是...
白天有紫外線直射,日夜溫差極大,保持體溫非常重要,各大登山網站推薦的洋蔥式穿搭法可以參考看看。







風景獵人圖庫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da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